坐上火箭的人
本篇文章2570字,读完约6分钟
我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能登上自己的火箭。
来源|第42章
我还记得小时候上历史课的时候,我的老师在陈胜讲到光武起义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话大意是说,一定的历史运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即使今天陈胜没有光武,明天吴胜就会有陈光。
那时,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人作为个体的角色会被削弱得如此之多,历史上所有的英雄都是没有意义的。
后来,在我多年的工作中,我不断地分析逻辑和趋势,希望从历史中获得对未来的预测,并从事实中找出潜在世界的运行规律。
例如,在我之前的文章中,为什么一直赌小概率事件的人会成功?我曾经提到过我做过的一项研究,但事实上这项研究非常简单:
我选择了一些在当今市场上具有绝对代表性的互联网公司来研究他们创始人的年龄和他们公司的年龄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创业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年龄差异,没有太多的规则,但公司的成立时间可以给人们带来一些启示。
猜猜看:
网易、腾讯、携程、盛大、阿里巴巴、百度等传统巨头是在哪一年成立的?
新兴巨头小米、美团、蘑菇街、莫莫、今日头条和滴滴是什么时候成立的?
答案是,上排的公司都是在1997年至2000年间成立的,而下排的公司都是在2010年至2012年间成立的。
显然,上面一行代表互联网,而下面一行代表移动互联网。
因此,必须说外部环境比一个人自身的能力和努力更重要。
或者用更积极的方式来说:
很多时候,一个人辨别外部环境的能力(尤其是判断转折点的能力)比他的努力更重要。
我想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大多数成功人士把他们的成就归功于运气。
对于一个人短暂的一生来说,一个意想不到的事件可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但在漫长的历史中,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让某事发生得更早或更晚,但应该发生的迟早会发生。
因此,这带来了两个问题。
首先,人们一生中会遇到多少转折点?
第二,如何预测转折点及其背后的机遇?
让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
就个人而言,高考、求职和择偶都是转折点,但更广泛的外部环境呢?
我经常想,如果我早几年出生,我会早几年进入这个行业,赶上移动互联网的新兴阶段,那么也许我的职业发展现在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结果。
例如,如果你是一个比我晚的人呢?如果你错过了移动互联网的高峰机遇,这辈子还会有机会吗?
更重要的是,大多数人浪费了上天给的第一次机会。这是一个练习双手和积累经验的过程,用来为第二次机会做准备。
因此,我曾经写过一段话,人生其实是在等待一个机会,在这个机会到来之前,我们应该提前做好各种准备,无论是人力资源、金钱积累还是个人能力。
那个人一生能有多少个转折点?
这里有一个有趣的概念,叫做康柏。
是指俄罗斯经济学家康提出的经济波动理论。
他的研究发现,每个大的经济周期基本上都是50年左右,在这50年里有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
世界经济史上的五轮康博
事实上,根据这一理论,基本上每个主要的经济周期都来自于几次重大的科技革命,每次科技革命持续大约50年,所以每个人一生最多只能经历几次重大的经济周期。
然而,从上图可以看出,在同一个大周期中,会有几个小的周期性机会。例如,在同样的信息革命中,将会有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
所以,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可能遇到一两个大的周期,而有三四个大的机会。大多数人会在十多岁或二十多岁时错过或浪费第一次机会,而在三十多岁时抓住第二次机会。然而,在四十多岁甚至更晚的时候,很少有人有奋斗的心和多余的能力。
因此,一个人可能有机会练习他的手,有机会一生都握着它,这意味着他错过了它。
此外,这与50年的康柏理论并不矛盾。例如,为什么英美烟草太大而不能倒闭,为什么英美烟草落后于新兴公司?因为英美烟草真正抓住了康博机遇的上升趋势,而背后的人只能抓住背后的小机遇。
接下来,在回答了第一个问题之后,让我们来看看第二点。如何预测转折点及其背后的机遇?
首先,转折点何时出现是可以预测的吗?
这就像问你能否判断科技创新的时间节点。我认为这很难。
幸运的是,技术创新和实际应用之间仍有一定差距,因此正如benchmark的合伙人马特·科勒所说:
我的工作不是预测未来,而是首先关注现在。
我的工作不是预测未来,而是最早感知现在。
因此,例如,虽然智能手机在2007年开始出现,每个人都可以有两三年的时间来观察和反应,即使他们在2010年开始进入,现在还为时过早。
那么,在转折点出现之后,它背后的机会是可以预测的吗?我认为这没问题。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一句话:
历史不会重演,但它确实经常押韵。
历史不会重复,但它押韵。
从市场发展的角度来看,为什么这句话有意义?
因为所有的市场行为都是围绕需求而发展的,需求根植于人们的心中,不会被重新创造出来。因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被改造的只是一个统一潜在需求的新解决方案。
因此,只要我们不断观察以往科技革命带来的发展历史和成果,不断了解人们的潜在需求,就能对未来科技发展起到一定的预测作用。
例如,下面是我之前引用的汪华和王星的照片。这些都是普遍适用的,在下一次科技革命后仍然可以借鉴。
当移动互联网刚刚出现时,汪华准确预测了应用场景的趋势。在任何技术兴起之后,它将从基本工具到娱乐再到本地商业。
王星依靠四纵三横的模式不断寻找创业机会,最终补充物联网的维度,将模式升级为四纵四横,ofo、mobike和各种新的零售商都可以归功于他们。
再举一个例子,下图解释了每个创新硬件平台出现后市场将如何发展。
从中间以黑圈为代表的新兴硬件平台,市场的发展顺序是从平台级软件应用(如微信、facebook)到主要应用(十多个手机常用应用),再到细分市场(如各种垂直社区和应用等)。)。
因此,通过上述模型,有一定的例程来预测转折点的出现及其背后的机会。
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判断原则,我强烈建议你阅读我之前写的这篇文章:什么样的创业公司能够突破重围?(也许叫做“反技术稀缺”更接近文章的内容)
这篇文章谈到了高德纳曲线背后的原因,它实际上可以呼应所谓的康柏四周期的原因。
因此,我希望你能明白,人的一生都依赖于一两个结构性机会,判断结构性机会是有规律可循的,关键在于你能否把握住它们。
俗话说:
如果火箭上有一个位置,你要做的就是快速跳起来,不要在意这个位置。
我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能登上自己的火箭。
标题:坐上火箭的人
地址:http://www.6st8.com/zbxw/12901.html
免责声明:联合早报中文网从世界各个维度报道世界经济新闻,时政新闻,突发新闻等,本篇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18@163.com,联合早报中文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阿里CEO张勇巡视双11项目组:红包发了么?用户爽了么?商家满意了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