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 “开路架桥”——中国攻坚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大阶段性成
本篇文章1341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活血化瘀”和“开路搭桥”——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已取得显著阶段性成果
新华社记者王斌
解决民生“痛点”的一个关键环节是他们不支付医疗费或跑腿看病。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中国至关重要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已取得显著阶段性成果。会议还对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作出部署,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医疗综合体建设,并呼吁通过深化医疗改革优化资源配置,保护人民健康。
自2015年在县级实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以来,维护公共福利、调动积极性和确保可持续性已成为改革的“艰巨任务”。会议充分肯定了新一轮深化医疗改革的成效:今年9月,全国所有公立医院都进行了全面改革,实行了60多年的药品奖励政策被取消。药品在医院收入中的比重从2010年新医改开始时的46.3%下降到2016年的38.1%,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总卫生支出的比重从2008年的40.4%下降到2016年的30%以下。病人寻求治疗的负担持续下降。
会议强调,要完善公立医院新机制,卫生计生委要率先制定计划,巩固和突破以药补医改革成果,中央政府要给予支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应推动建立优秀绩效和奖励激励机制,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进一步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为了推进改革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实现收入结构‘鸟笼’的改革理念。”国务院医改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国家卫生计生委体改司司长梁万年表示,要重视医疗、医疗保险、医药“三药联动”改革。通过打破以药补药、降低药品价格的“虚火”,为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腾出空间,让医疗保险基金在控制费用方面发挥“杠杆”作用。
只有解决大医院的“拥挤病”,建立合理的医疗秩序,才能使群众就医放心、放心。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探索在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建立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深入基层。目前,已有近90%的三级医院参与了医学会试点项目,80%以上的居民可在15分钟内就近就医,更方便人们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在此基础上,会议强调,要完善配套政策,确保所有三级公立医院在10月底前参与医疗协会建设,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实行垂直合作医疗协会医疗保险总额支付等多种方式和其他分工合作模式,通过设定不同的报销比例,促进分级诊疗。
“以医疗保险总支付为突破口的改革抓住了‘牛鼻子’的利益纽带,形成了一个责任和利益共同体,迫使医学会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卫生绩效最大化。”专家表示,会议提到,医务人员在市医疗集团和县医疗社区执业时,不需要办理变更执业地点和备案执业机构的手续,这将减少上下衔接的“资源约束”,加快基层的“输血”和“造血”。
群众“少跑腿”,信息“多跑”。会议强调,下一步应继续扩大联网定点医疗机构范围,逐步将更多基层医疗机构纳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加快相关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的对接、共享和整合,大力推进医疗保险智能审核和实时监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9月底,所有省份和总体规划区都已与全国异地就医结算系统联网,并在互联网上运行。
为全面推进便民医疗服务,会议还指出,要加快推进远程医疗、预约诊疗、日间手术等医疗服务模式,推进医疗机构间医疗卡和诊疗信息共享。
标题:“活血化瘀” “开路架桥”——中国攻坚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大阶段性成
地址:http://www.6st8.com/zbxw/6686.html
免责声明:联合早报中文网从世界各个维度报道世界经济新闻,时政新闻,突发新闻等,本篇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18@163.com,联合早报中文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