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首都特色?创新驱动临床研究”论坛在京召开
本篇文章3306字,读完约8分钟
第四届“首都特色”由北京市科委和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联合举办?“创新驱动临床研究”论坛于7月12日在协和大学礼堂举行。论坛邀请了北京的医院领导、临床医生和医疗机构的部门经理,约有500人参加。
北京是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如何真正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充分发挥首都的临床优势和特色,实现科技成果造福民生,发挥医学科技创新在全面提升健康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是北京未来的重要使命。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创新驱动临床研究”。一方面,通过项目组织管理经验的分享和优秀项目成果的演讲,探讨如何建设研究型医院,增强医院的创新活力。另一方面,通过开展临床研究方案设计讨论,为广大临床研究者提供科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指导。
论坛开幕式由北京市科委生物医学处处长曹伟主持。在论坛的开幕式上,宣布了“资本特色”特别优秀组织管理奖的获奖者。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张抒扬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科研部主任龚侃作为优秀代表发言并分享了他们的经验。由“首都特色”专项资助的阜外医院吴永健教授、友谊医院张书田教授等五位项目负责人介绍了医学项目研究的重点成果和关键环节。
“首都特色”专项:支持临床研究,提高疾病诊疗水平
医学的每一个进步都离不开临床医学研究。作为北京市首个省级临床研究专项支持项目,通过支持临床创新研究,可以有效促进现有诊疗问题的解决,提高疾病诊疗水平,真正造福人民;与此同时,北京拥有全国最丰富的临床资源、科技资源和人力资源,拥有许多传统特色优势专科,在治疗多种疾病,特别是一些疑难疾病方面独具特色,取得了良好的诊疗效果。为此,北京市科委于2010年启动了专项项目“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通过创新研究,提高了北京市的诊疗水平,扩大了新技术、新方法的影响,提高了惠民的应用范围,从而保持和巩固了我国在诊疗领域的领先地位。专项实施八年来,共投入科技资金2.9亿元,申报项目4700多个,支持科研项目1400多个。在专项组织实施过程中,得到了北京市医院的大力支持和临床医生的普遍响应,在支持北京市临床研究和引领首都特色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资本特色”专项:支持青年科研人才临床研究
《资本论》特别重视青年科研人才的培养,支持和鼓励一批青年骨干人员开展临床研究工作。其中,“首都特色”专项中青年科研人员比例达到40%以上,首次承担临床研究项目的科研人员比例超过50%。培养了1000多名研究生、500多名博士生和600多名科研骨干人员,为未来临床研究人才梯队建设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骨干人才和后备队伍。在论坛成果展示中,设立了“80后风格”栏目,展示了培养青年骨干人才的成效,引领了“支持临床实践、鼓励创新、培养青年骨干”专项的引领方向。
2017年,中日友好医院楼承担了“首都特色”专题项目。她从三个方面谈了自己的临床研究经验:科研选题是关键的第一步,结合临床问题和自身优势是临床研究选题的两个重要方面;顶层设计决定临床研究的水平,并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充分讨论和优化研究计划,这对年轻研究人员尤为重要;过程管理决定临床研究的质量。在临床研究项目的实施中,应制定定期的监测策略和制度,及时发现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既定目标保质保量地实现,从而更好地开展研究,为临床服务。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蒋欣于2017年成功申请“首都特色”专项。他认为,临床工作和临床研究不应该被分割成互不相关或相互矛盾的工作,而是相辅相成的。临床研究需要不断总结和思考熟悉的领域,发现未解决的问题,提出合理的研究设计,并严格实践。一个好的临床医生需要有做临床研究的内在动机,并试图通过临床研究的结果来优化或改变临床实践。因此,在繁重的工作中,临床医生必须努力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研究设计和组织实施的能力。
建立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的科技计划管理机制
“首都特色”项目确立了“政府引导、医院推荐、限定项目申报”的组织模式。医院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首先组织院内医生进行申报和遴选,然后由医院统一提出建议,确保遴选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同时合理配置资源,将项目负责人承担的省部级项目数量限制在2个以内。
坚持“资本特色”项目严格透明的评价体系。建立了严格的评价专家筛选标准,建立了高水平的评价专家库。评标专家的选择应遵循随机抽取专家、专人通知、实名投票等制度。2015年,专家库在原有基础上对学科分类进行了细化,以满足学科评审的需要,并将原有的两个学科分类细化为一个四级学科分类体系,增加了209个三级和四级学科。信息技术的专项运用,改进了项目申报和项目评估方法,开发了网上申报系统和项目评估系统,实现了项目申报和项目评估的电子化管理,提高了专项申报和项目评估的科学化和严谨化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2014年实现了项目方案的“盲目评估”,进一步提高了评估的客观性和公平性。
多项临床诊疗技术取得突破,创新诊疗项目不断涌现
目前,“首都特色”项目已有600多个项目通过验收,创新成果不断产生,形成了近50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临床诊疗新技术和新方法,300多种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新方法,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免疫、眼科等疾病。获得了60多项专利,发表了300多篇sci论文。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研制了中国第一个人工心脏介入瓣膜(venus-a瓣膜),并通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查。维纳斯-a瓣膜比进口瓣膜具有更强的支撑力,可用于二叶瓣,价格便宜一半,大大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同时,本研究是tavi在国内的首次临床研究,建立了一套标准化的tavi患者术前评估体系和tavi手术操作流程,极大地提高了我国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治疗水平。
角膜内皮移植是角膜移植史上的一次飞跃,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手术方式,将角膜移植从完全开放的大切口手术转变为微创的相对封闭手术,降低了手术风险和术后散光,使其尽快恢复视力。通过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100例角膜内皮移植,总结了我国角膜内皮移植的特点,制定了角膜内皮移植的诊疗标准和操作规程。
先天性小眼症是先天性遗传性失明的首要原因。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通过研究,建立了适合中国人发展的个体化干预治疗模式和标准化临床路径,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认可。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在世界上首次建立了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脑电生物反馈干预方法,并建立了一套适合我国癫痫儿童的多维认知功能评估方法。同时,研究发现脑电生物反馈疗法能有效提高认知障碍癫痫儿童的注意力和反应控制水平,即有效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为癫痫共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通过改变雷公藤的给药途径,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和有毒中药的安全使用方面取得了突破,雷公藤被认为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中药。研究证实,中药外敷可控制关节炎症,增强全身协同作用,并建立了操作简单、适应症易、安全可靠的中药特色方案,提高了中药外敷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贡献。
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促进了特殊发展
北京市科委出版了《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题汇编,并召开了《首都特色?创新带动临床研究“论坛”、“首都特色沙龙”等学术交流活动,推动特色发展,有效推动首都临床研究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2012年,北京市科委首次启动了《首都临床特征应用研究》专题的编写工作,现已发布三期。以医院为单位,充分展示了近年来北京医疗机构临床研究的优势领域和技术水平。
自2014年以来,为了促进医疗机构与不同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帮助临床医生提高科研意识,提高临床研究能力,培养高水平的临床和研究人才,市科委组织了“首都特色?创新驱动临床研究”论坛,为北京的临床研究人员搭建了一个交流平台。
为充分发挥支持北京临床研究、引领首都特色发展的积极作用,北京市科委围绕当前临床研究需求,定期开展“首都特色沙龙”活动,旨在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提高医生临床研究设计水平,促进学科交流。目前,舒特沙龙“医工结合”专题会议已成功召开,增强了临床研究人员对专利保护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认识和专业知识,加强了医患沟通,有效促进了医学科技成果的对接和转化。(记者高伟)
标题:第四届“首都特色?创新驱动临床研究”论坛在京召开
地址:http://www.6st8.com/zbxw/5018.html
免责声明:联合早报中文网从世界各个维度报道世界经济新闻,时政新闻,突发新闻等,本篇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18@163.com,联合早报中文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