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草根导演致力藏区“影像”30年
本篇文章929字,读完约2分钟
兰州12月8日电(南如卓玛)说:“藏区的自然风景和风土人情使人心安理得,藏民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令人感动,藏族人的坦率朴素幽默的性格,使人轻松。 ”今年56岁的草根导演徐鸿钧这样描述了他心底的藏区。
出生于兰州的徐鸿钧认为与西藏区有“莫名其妙的缘分”。 他多次进入甘南草原,与牧民同住帐篷,喝紫菜油茶,看到藏族人总是和蔼地问候“乔代目(藏语,你好)”。
20世纪80年代,徐鸿钧第一次访问了被称为“世界藏学府”的迅猛龙寺。 在他的记忆中,当时藏区的商店很少,游客很少,到处都有低头礼拜的信徒,从低矮的木板房子里飘来藏香。 读经课结束的达赖喇嘛在阳光下打篮球,老阿妈们读佛珠在寺庙门口晒太阳……徐鸿钧用镜头记录了这一切。
“30年藏区的变化翻天覆地,现在藏区的旅行热风靡全球。 ”。 徐鸿钧致力于藏区“影像”30年,拍摄了《拉普兰策家》、《热巴、黑人、蛇口琴》、《桑科草原藏族风情》等20多部电影电视和纪录片。 其中,《中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等电影被翻译成16种复印件,在世界160多个国家展出。
另外,徐鸿钧最近结束拍摄的电影《云中的郎木寺》,11月在英国万象国际华语电影节上获得了“优秀原创故事电影奖”。 徐鸿钧向记者介绍了这部电影表现的思想:“我想找个地方,把心放在那里。” 据说这是一座不仅表现了“东方小瑞士”对郎木寺的爱,还让很多崇尚金钱、豪宅、品牌的都市人浮躁的心“休养生活”的高原。
深入草原牧民家好几次,用镜头记录和讲述藏区变迁故事,藏族人亲切地叫徐鸿钧藏,叫扎西顿珠,这是吉祥成功的意思。
8日,记者见到徐鸿钧时,他穿着灰色的皮衣,头发有点长,黑色的皮肤,简直是康巴汉的气质。
徐鸿钧曾多次携作品在美国、台湾等地展出。 “当地人看到最多的话是‘一定要去那里(甘南藏区)’。 我的目的也是这样,让外界知道真实的藏族风土人情”。 他说。
“我有藏族的性格,善于表现藏区的故事,所以我做了一辈子。 ”。 他说藏族朋友们看电影喝青稞酒、献哈达表示敬意,同意有这样的“礼遇”,他很满意。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的徐鸿钧一直关注西藏地区电影影像的迅速发展。 他告诉记者,与30年前相比,现在许多藏族导演演员等艺术人才层出不穷,许多本土化的艺术作品也陆续登场。
标题:【快讯】草根导演致力藏区“影像”30年
地址:http://www.6st8.com/zbxw/15986.html
免责声明:联合早报中文网从世界各个维度报道世界经济新闻,时政新闻,突发新闻等,本篇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18@163.com,联合早报中文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