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烧脑”的双11玩法绕晕消费者 商家诚意咋体现
本篇文章863字,读完约2分钟
“双十一”又来了。近年来,其“吸纳黄金”的能力不断刷新人们的认知,成为集体参与的“网络嘉年华”。这背后是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升级。人们对“双十一”的期望是,人们的价格和折扣将有利于消费者。
今年,“双十一”的玩法更加复杂,一些网民根据电子商务平台的广告整理出了几种常见的打折“套路”。设定一个更高的折扣门槛,如果你想得到折扣,你必须买一些你不想买的商品;优惠券只有在购物达到一定数量时才会发放,但优惠券只能购买指定的商品;激动人心的优惠力度需要提前预留才能享受,押金可能会因各种限制而“浪费”。结果,今年的“双十一”被网民们戏称为“我在不知道奥运的情况下不敢下订单”。
在这些“烧大脑”的规则背后,人们不禁要问,商人的诚意在哪里。消费者能得到多少好处?当一些“聪明”的商家把优惠券变成数字“陷阱”,把红包规则变成“坑坑洼洼”时,消费者还有兴趣参与吗?当消费体验直线下降时,有多少人愿意参加这个嘉年华?
去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受理了“双十一”投诉案件,其中虚假促销是消费者投诉中最集中的问题,占62%,主要包括优惠条件限制多、优惠承诺未兑现、承诺无保证等。今年11月2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下发通知,规范“双十一”促销活动,提出“七不”,包括不得发布虚假广告和谎报特价;打折前不准提价,以次充好,假冒伪劣商品等等。
常规营销很难赢得未来。对于希望在“双十一”期间创下业绩记录的平台和企业来说,应该更真诚些,少一些套路吗?追随潮流的热潮总会过去,企业真正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创造长期利益,而不是追求暂时利益。玩“套路”会让消费者“掉进坑里”,但看不起产品和服务,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竹篮打水一场空空".”
此外,在网上购物的饕餮盛宴之前,消费者必须保持理性,睁大眼睛。他们不应盲目、过度、冲动地消费,也不应受明示和暗示消费的影响。同时,他们应该学会使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消费者在网上购物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可以通过客服网络平台投诉维权,也可以向网上商店或网站所在地的工商部门和消费者协会投诉维权。
标题:时评:“烧脑”的双11玩法绕晕消费者 商家诚意咋体现
地址:http://www.6st8.com/zbxw/8616.html
免责声明:联合早报中文网从世界各个维度报道世界经济新闻,时政新闻,突发新闻等,本篇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18@163.com,联合早报中文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