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中文网即时报道亚洲和国际的评论、商业、体育、生活、科技与多媒体新闻,从世界各个维度报道世界经济新闻,时政新闻,突发新闻等。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新加坡的中国文化

新加坡的中国文化

来源:联合早报中文网作者:邵湖心更新时间:2020-06-19 21:10:01阅读:

本篇文章1958字,读完约5分钟

他组织并策划了几次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系学生对闽南侨乡的访问。在南安会馆及其前辈的支持下,他在凤山寺组织了一次展览,并帮助鲁林家族制作了这本纪念册。长老们认为我已经在肯特山躲了很多年,就像我从石头缝里蹦出来一样。也许我是一种可以制造的材料。让我为会馆做点什么,给一些想法,看看如何吸引年轻人接近中国文化。

新加坡的中国文化

学生们制作的以“收集美和东南亚”为主题的海报也是我最感动的作品之一。东南亚和福建南部曾经如此接近。

([)。推送({ });这位学生在石纪念馆的留言非常出人意料,令人感动。

我从来没有想到,一堂课或一次闽南侨乡之旅,会让石城的90后有这样的感受,这是值得努力的!

作为一个仍然不知所措的中年阿姨,我不得不回顾过去。我对中国文化了解多少?为什么石城的年轻人对中国文化感到疏远?公众的指责当然是由于缺乏中国人的身份而导致的文化遗产问题。没有语言作为载体,为什么要谈论文化?没错。

2017年2月,我第一次带中国大学生去了闽南的侨乡。在当地朋友的支持下,我和厦门大学的师生登上了林文庆博士在鼓浪屿的住所,并在讲台上与新加坡驻厦门领事合影。

2017年3月12日,《联合早报》发布了闽南侨乡系列之旅之一:从南阳到闽南,走在归乡路上。

2017年9月3日,《联合早报》发表了闽南华侨村系列访问的第二篇。

然而,由于新加坡多年来的双语教育政策,许多中国学生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甚至能读写。他们直截了当地告诉我:“老师,我们会说中文,但我们没有文化!”为什么我们的双语精英感到“不文明”?矛头指向教育的效用。这当然有道理。

2017年9月24日,我在南京夏村怀远会馆前合影。

为了带学生去闽南调查,他们被问到:“你去过福建吗?”除了几个福建新移民的孩子,其余的都摇头。“你去过中国吗?”"我去过北京和上海。"“你去过日本吗?”有笑声和笑声,回答是“是”和“准备好(再一次)”为什么福建离石城的年轻人这么远?不会说日语的他们为什么向往日本?

尝试以公开展览的形式展示教学成果。只要你愿意指导,学生就会有无限的创造力。

从2017年10月30日至11月5日,一个小型展览将在有能力走出校园的国会中央图书馆举行。

([)。推送({ });年轻人很坦率。本来,我们应该扮演传承中国文化的角色,但我们忙于审视历史,追溯传统,却忘记了他们已经是飞速发展的千年一代。对他们来说,中国文化已经成为阿公和阿傲的文化。虽然不能说它是化石,但它至少是上个世纪的古董。如何才能吸引他们回归民族文化并以此为荣呢?

2018年初,在南安会馆的支持下,《联合早报》进行了一次特别采访,这是迈向校园的重要一步。

据《联合早报》报道,2018年5月5日,新加坡南安会馆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系签署了为期三年的合作协议,协助学生参观侨乡闽南。

我生平第一次参加了行会集会。我的任务是计划文化活动。集会结束后,我要求公会发放近年来的出版物。我翻了几公斤书,提出了一个计划。“福建人,你和我”是第二个计划。希望福建文化能与时俱进,以贴近生活、贴近产品的景观为匹配点,对比新加坡和福建的相应风景。

风山寺展览的主题是“闽南侨乡之旅:我的家乡和我的家”。该团队制作的海报用中文和英文宣传中国文化活动。

组织第一次公开展览花了很多努力和收获。我们将进一步审查教育制度带来的限制,并推动下一次对闽南华侨村的考察。

我担心这些观点无法表达清楚,所以我小心翼翼地把它们写了下来,并打印出来给大家看,但我在会上有点不明白,在我讲完后把它们拿出来并不觉得尴尬。因为每个人都对第一个方案更感兴趣,而且更本地化,所以我很乐意接受它,因为它更接近我的专业。

2018年5月5日,首届校外课程展在凤山寺举行。嘉宾云集,新加坡文化、社区和青年部及通信和信息部高级政府部长申英女士出席了开幕式。

在谈到新加坡的中国文化时,本土化的问题是不可回避的,与祖籍的联系也应该仔细考虑。虽然他在东南亚和闽南之间徘徊,但他仍在两地学习福建文化。但我知道,祖先们来到南方后,由于特定的地域文化和生活习俗,他们开发了具有福建特色的景观和产品,逐渐将其本土化,衍生出具有南洋特色的福建文化,并逐渐将具有南洋特色的福建文化带回到祖先的故乡,创造出独特的侨乡文化。

新加坡的中国文化

([)。推送({ });第一本书由安拉博出版,对大错在南安林路所展示的南洋文化的影响作了初步的叙述。

福建,你和我,不能绕过同一个来源。在漫长的岁月里,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我们进化出了自己的文化特征。我们也在交流中学习和成长。在相应的场景中比较,随着文化发展的活力在一个广阔的领域,年轻人可以感受到文化的活力,建立文化自信。当他们愿意听、看、想时,中国文化的新陈代谢可能会顺畅得多。

从惠安崇武海滨的“问海”中,我们能感受到东南亚闽南侨乡的脉搏吗?

标题:新加坡的中国文化

地址:http://www.6st8.com/zbxw/2677.html

免责声明:联合早报中文网从世界各个维度报道世界经济新闻,时政新闻,突发新闻等,本篇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18@163.com,联合早报中文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