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中文网即时报道亚洲和国际的评论、商业、体育、生活、科技与多媒体新闻,从世界各个维度报道世界经济新闻,时政新闻,突发新闻等。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快讯】作家李春雷的故事:寻找大地上的亮色

【快讯】作家李春雷的故事:寻找大地上的亮色

来源:联合早报中文网作者:邵湖心更新时间:2020-12-25 07:10:01阅读:

本篇文章3957字,读完约10分钟

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 得知这个消息,李春雷打开书房桌面柜里的抽屉,贴上了“南水北调”字的小纸条。 便条的四角翘起,笔迹也有点模糊。

抽屉里躺着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剪纸。 另外,他平时对这项工程的生发进行点滴思考。 还有他沿路走的时候写的采访笔记。 “南水北调工程转移了40多万移民,其中丹江口库区移民34.5万人。 这里的故事太丰富了,太感人了,写不完”。

【快讯】作家李春雷的故事:寻找大地上的亮色

这位作家总是用纪实的方法,发掘、写作隐藏在角落里的精彩故事,传播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写,写,他自己也被故事包围了。

“走向生活”时感受到浓浓的情意

李春雷的家在河北邯郸市区东部的小区,大楼高六楼,如果没有电梯,他就住六楼。 上楼梯进入书房,桌子前的白板上挂着“凡事马上做”的五个大字突出眼前,后面还有感叹号。 白板旁边贴着a4的纸,写着“忠告李春雷”,也是他的自我注意,其中之一是“很多人走向生活,真正体验最底层人们的生存状态,是最大的富矿”。

【快讯】作家李春雷的故事:寻找大地上的亮色

说到“走向生活”,李春雷12岁就开始了,但那是负面的离家出走。 正是少年时代的一时冲动,他在异乡体验了人类的深情。

“我从小就喜欢读故事书,父亲也是村子里的文化人,经常给我讲故事。 正好大作家从维熙的弟弟插队到我们村,他经常谈论北京文坛,让我向往。 之后,我偶然读了《小说月报》杂志,顿时感受到了纯文学的味道。 不管怎么说,以前读故事书就像喝糖水一样,这次开始喝白酒了。 很辣,但很中毒,很香。 作家的梦想燃起了! ”李春雷说。

【快讯】作家李春雷的故事:寻找大地上的亮色

大部分精力集中在文学上,语文成绩优秀,其他课程不太好。 年轻的李春雷横下一条心:不上学,回家当作家! 父母当然投了反对票。 李春雷再次躺在心里:不在家了,浪迹天涯!

1980年夏天,12岁的他拿出家里的大自行车,存了20元,把床单塞进包里,出发了。 从家乡邯郸市成安县向东,进入山东省。 他第一次感受到黄河的壮观,遇到了可怕的欺诈,也受到了生命的威胁。 于是,他决定回家。

通过山东东阿县县城时,天已经晚了。 在县工商局的饮食服务企业附近,他发现老年人和自己的孙子在树下乘凉。 他鼓起勇气往前走一步,请爷爷保管自行车,以免有人睡觉时偷车。 老人吃惊地盯着年轻的李春雷,问他是哪里人,来干什么。 李春雷一五一十说了情况,老人把电话甩在李春雷老家的村上,确认情况属实,让李春雷住在家里,等着他父亲从邯郸那里接人。

【快讯】作家李春雷的故事:寻找大地上的亮色

“我们一生无知,他尊敬我像客人一样,关心我像亲人一样。 在他那里,我找到了家的感觉。 那份温暖铭刻在我的脑海里。 我总是记得老人家的名字叫张广善。 ”说话的时候,李春雷摘下眼镜,揉了揉眼睛。

用胸部感知大地的脉搏

感知世人的感动温情,成了李春雷的自觉行动。 1984年9月,邯郸地区举办了社会征集大赛,以“两户一体赞”为主题,反映了工商户、纳税户的新风貌,探讨了快速发展个人经济的意义。 高二的李春雷在“微笑饭店”参加了比赛,最终得了第一名。

【快讯】作家李春雷的故事:寻找大地上的亮色

作品开了村里宋老万笑的酒店,生意兴隆,顾客盈门,但是亏生意。 “笔者”闷闷不乐,去问宋老万怎么老赔,赚不到钱。

“‘钱? 我……宋老万好像不理解我的意思。 清澈的眼睛上有问号,“我很高兴我赚到了。 我舒心。 我赚了一屋子。 我本来是为了赚那个! 我卖身的喜悦,找回千人的舒心。 我的老人七十五岁了,不戴“灾害之叶”,活得越少,我在哪里赔偿了? “”“李春雷写道。 “热情”站在他的字里行间。

【快讯】作家李春雷的故事:寻找大地上的亮色

大学毕业后,进入邯郸日报,寻找大地的亮色成为李春雷的职业。 他把2000年出版的《春雷信息作品选》从书架上翻了过来,小册子里充满了燕赵在大地上行走的脚印。 例如,1989年春节前夕,他进入邯郸大名县东南20公里外的程望甫这个小村庄,采访了72岁的申少廷。 老人原名宁少雪,曾经是八路军士兵,坚决住在后来死亡的战友申少保家,改姓,精心照顾烈士寡母。

【快讯】作家李春雷的故事:寻找大地上的亮色

“申少保的母亲当时94岁了。 我证明来意的时候,她用颤抖的手指指着申少廷,“八路军真好。 八路军……”这个细节很震惊。” 李春雷是情商,他写了长篇通讯《他怀着真诚的心侍奉少廷为烈士母亲服务的45年纪实》,刊登在1990年4月5日《邯郸日报》上,受到好评。

【快讯】作家李春雷的故事:寻找大地上的亮色

李春雷尝到了“甜头”,接地气,深井挖成了他的工作常态。 “进入生活而不是一个人接近”是他的经验之谈。

为了感知家乡土壤的温度,也为了接触工业迅速发展的脉动,从1998年开始,李春雷与单位长期休假,激烈刺穿,向邯郸钢体验了生活。 那时的炼钢技术还不完全,炼钢炉前的事业既困难又危险。 李春雷被选为除夕,和炼钢炉旁的工人们一起值班。 没想到,这次值班在他的左手上永远留下了白花的伤疤。

【快讯】作家李春雷的故事:寻找大地上的亮色

值班的路上,熔炉猛烈地刮着,钢花漫天飞舞。 “平时在电视上看,这样的画面既诗意又壮观。 但是,对钢铁工人来说是危险的战争。 ”。 李春雷急忙跑了很远,还是一滴钢花径直落在他左手的中指上,“我本能地用另一只手去抓,突然,血肉模糊,刺痛。 但是,这时工人们不是像我一样跑,而是对着钢花排除了事故”。

【快讯】作家李春雷的故事:寻找大地上的亮色

经过这次突发事故,李春雷感到自己和工人之间感情的贯通变得合理了。 在此基础上铸造的长篇纪实文学《钢铁是这样炼成的》被文学评论家曾镇南称赞为“深厚的雄浑、有节奏的游行、惊险、引人流泪的钢铁交响诗”。

“进入生活”的作风一直在持续。 2008年汶川大地震当天晚上,他自愿协助中国寻求缨,成为第一位赶到现场的作家之一。 “当时的震源地经常发生强烈的馀震。 背着睡袋、干货和饮用水,走在滚石交错的山路上采访了一周。 很快,我做了部长篇和三个短篇。 其中短篇报告文学《夜宿棚花村》在你们的《光明日报》发表后,被选为《大学语文》的教科书。

【快讯】作家李春雷的故事:寻找大地上的亮色

青海玉树地震后,李春雷再次求缨,单身一人连夜飞往西宁,在冰天雪地中日夜兼程18小时,越过4824米的巴颜喀拉山,到达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雪域深处的震央结古镇,“行动突然,休息 前线司令部赶紧联系飞机,让我和伤员一起移动。 但是,我理解。 使命在身,不能后退! ”。

【快讯】作家李春雷的故事:寻找大地上的亮色

李春雷穿着军大衣,戴着风雪帽,每天在路上跑来跑去,采访了好几次,真的走不动了,在路边的干草上躺了一会儿。 在那种情况下他创作了很多次,及时发表了四篇作品。

为了制作反映129师主题素材的长篇报告文学,他自己寻求指引,沿着刘邓小平当时的行军作战路线,在河北、山西深山奔走了两个月,走了几千公里的路程,收集了200公里的资料。 为了体验民工生活,他搬到了住着50多名民工的帐篷里,在汗臭、脚臭、鼾声中住了一周……

【快讯】作家李春雷的故事:寻找大地上的亮色

李春雷希望沉浸在生活的深处,通过自己的作品为时代积蓄真情,讴歌人类真正的善美。 《摇轮椅去北大》讲述了北京大学100年历史上第一位残疾人女博士郭晖的奋斗历史,《木棉花开》表达了任仲夷改革开放初期如何在广东打破道体制“开辟血路”的豪情,《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的交往纪事》则是

【快讯】作家李春雷的故事:寻找大地上的亮色

这位作家总是保持着旺盛的热情,胸前感受到大地的脉搏,然后用自己反复锤打的复印件,沐浴着温暖的阳光。

地下室是方志收藏馆

在别人家扔掉或出售的纸箱,一到李春雷家就被视为“宝贝”。

这些纸箱以前的功能有点复杂,是加方便面的人,是加饮料的人,还是加食用油的人,到了他家,地位变了,厚厚的志书满了,突然有了历史感。

李春雷已经收藏了2000多本县志。 书架上只能摆几本书,其他的分类放在箱子里,代码放在房间的角落里。 空之间还很小,地下室变成了第二书房。 这里屋顶的水管通过,留下的空之间看起来很窄,但有方志收藏馆的部分。 最近寄来的“商品”来自青海省,纸箱上写着“青穗美酒,七彩互助”,色彩鲜红,有富贵的气氛。 分解一下,最上面是《共和县志》。 这些方志都是他从古书网上买的。 粗略估计,他已经在方志上投入了20多万元。

【快讯】作家李春雷的故事:寻找大地上的亮色

除了县志,还收藏了《中国古代日用化学工程技术史》、《中国陶瓷史》、《军事法制史》、《中国古代寓言史》、《中国棉纺史》、《四川公路志》等各领域的志书。 “这一条又一条线,相连是历史的脉络”李春雷一有时间就翻阅这些收藏,决定了某篇文章的主题,他就找相关的书读,精读,品味从历史深处步步来的感觉。

【快讯】作家李春雷的故事:寻找大地上的亮色

“读了这些书,你会发现在什么地方突然变得立体亲切了的方向感。 就像小时候在乡下老家一样,全村都在心里,小卖部在哪里,池塘在哪里,好伙伴家住在哪里? 这意味着胸前有座小山。 虽然做不到,但内心向往它。 」李春雷脸上弥漫着喝醉的表情。

【快讯】作家李春雷的故事:寻找大地上的亮色

热爱历史使他充实,古典文学的滋养又使他感到轻快。 李春雷大学在读英语,古典文学阻止不了他。 “美至酒精、玄妙无声、精美简约、形象生动、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是他对古典诗词的整体印象。

“遇到自己喜欢的作品,默读、誊写、背诵,开心不累。 哪个古典名篇里的每一个字都是支点,中国人的精神精神、中华文化的精髓都在中间闪耀。 ”。 李春雷正色地说。

《诗经国风译注》《庄子散文选集》《柳宗元集》《苏轼年谱》《西厢记》等书籍,或者新或旧,站在他书房的显著位置。 书前整齐地放着老人的照片。 李春雷说这位老人是张广善。

年“五一”假期,李春雷带着恋人、孩子开车去山东,希望自己在当年离家时重新走上行走的路,找到张广善的子孙,但消除了心中的担心。 “30多年来,饮食服务企业早就不在了。 唯一记得的就是这个名字”。 多次辗转后,他们意外地在中途询问情况时遇见了张广善的儿子。 老人早就去世了,李春雷来到老人的遗像前,低头,同时请老人的这张照片回家。

【快讯】作家李春雷的故事:寻找大地上的亮色

李春雷说,当他把照片交给自己年七旬的父亲时,老父亲正在流泪。 “我当时受到强烈的震动,意识到决定一起去山东省是正确的选择。 好的东西需要世代相传”。

在他书房贴的“忠告李春雷”旁边,有一张写着“我心中艺术的标杆”的纸,其中有两条“人类的高度,文明之路”。 (王国平庚建扩张)

标题:【快讯】作家李春雷的故事:寻找大地上的亮色

地址:http://www.6st8.com/zbxw/15917.html

免责声明:联合早报中文网从世界各个维度报道世界经济新闻,时政新闻,突发新闻等,本篇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18@163.com,联合早报中文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