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中文网即时报道亚洲和国际的评论、商业、体育、生活、科技与多媒体新闻,从世界各个维度报道世界经济新闻,时政新闻,突发新闻等。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10年间,人脸识别在国内20家机场中的实际应用

10年间,人脸识别在国内20家机场中的实际应用

来源:联合早报中文网作者:邵湖心更新时间:2020-09-03 20:11:53阅读:

本篇文章3020字,读完约8分钟

雷锋。人脸识别技术在国内机场已经探索了10年,但实际的大规模应用是在最近两年。

到目前为止,人脸识别在机场的应用过程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经过近七年的探索,从实验室到机场的落地人脸识别技术测试。

第二阶段,经过深度学习的介入,识别率大大提高,机场从试点到大规模应用已经三年多了。

第一阶段是漫长的潜在勘探期。2001年美国“911”事件后,华盛顿考虑利用生物识别技术加强机场出入境人员的身份认证和黑名单管理,拉开了生物识别技术在机场应用的序幕。

五年后的2006年,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的苏光达教授开始尝试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公安、机场等领域。同年,重庆江北机场也开始了人脸识别技术的验证。

虽然水已经过测试,但人脸识别在国内机场的发展还很遥远。2008年,英国希思罗机场宣布采用人脸识别技术。

北京首都机场人脸识别系统

一年后,北京首都机场开通了用于员工身份验证的人脸识别系统,这是中国第一个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的机场。与之匹配的是带有个人信息的磁卡感应证书。员工在使用人脸识别之前需要刷卡。识别系统在确认来访者与磁卡中的信息相符后发出“吱吱声”,这使得机场工作人员能够顺利通过安检进入工作区。

10年间,人脸识别在国内20家机场中的实际应用

2013年1月,台湾桃园机场将人脸识别应用于自助通关,这是中国第一个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出入境管理的机场。

雷锋。(公开号码:雷锋。据悉,沈阳桃仙机场是mainland China首家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自助通关的机场。

在此期间,国内许多学者和机场对机场场景中人脸识别技术的一些基本需求和问题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然而,由于传统的人脸识别技术在当时还不能令人满意,远远不能满足机场对识别速度、准确性和抗干扰性的要求。

2012 -2014年期间,日本在机场启用人脸识别的工作经历了验证、暂停和重启的过程,最终在2017年7月着陆,横向验证了当时技术和实际使用要求之间的脱节,导致长时间无法着陆。

在第二阶段,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出现故障,机场安全发生了巨大变化。2014年,在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事件中,两名乘客在国际刑警组织数据库中登上一架护照被盗的国际航班,这使人们非常担心与证件检查和身份验证有关的程序。这再次促使机场和航空公司重视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而人脸识别技术至少可以在视频监控、安检和登机中对身份进行分级和校对。

10年间,人脸识别在国内20家机场中的实际应用

初始在线时间

机场名称

功能

评论

2009年9月

北京首都机场

员工需要磁卡进行安全检查

率先在国内应用

2013年1月

台湾桃园机场

出入境通关

中国第一次出入境通关

2013年7月

沈阳桃仙机场

出入境通关

mainland China的第一次出入境检查

2014年7月

南京禄口机场

安检,登机

中国第一次登机手续

2014年10月

重庆江北机场

忠诚调查

2016年7月

深圳宝安机场

忠诚调查

中国首个嵌入式机场安全信息系统

2016年12月

银川河东机场

安检/自助登机/贵宾身份识别和其他场景

中国第一个综合情报

2017年1月

包头二里坂机场

忠诚调查

2017年2月

景德镇罗家机场

忠诚调查

2017年3月

呼和浩特白塔机场

安检/转运包

2017年3月

厦门高旗机场

忠诚调查

2017年3月

广州白云机场

忠诚调查

2017年4月

青岛流亭机场

忠诚调查

2017年5月

乌兰察布机场

忠诚调查

2017年6月

哈尔滨太平机场

忠诚调查

2017年6月

拉萨贡嘎机场

忠诚调查

2017年6月

上海浦东机场

忠诚调查

2017年6月

长沙黄花机场

忠诚调查

2017年7月

南洋蒋英机场

自助登机

2017年7月

呼兰豪特机场

忠诚调查

国内部分机场在线人脸识别技术综述

这时,深度学习的重新出现在2006年开始取得突破,并且认可效果迅速上升,从实验室走向了行业。强烈的需求和较好的识别性能促使民航和机场尝试大规模实施人脸识别技术。

2014年7月,南京禄口机场首次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机场登机,但此时登机口只显示采集到的乘客信息,无法实现自动通关。从那时起,许多人脸识别系统已经在不同地区的机场得到验证,试图找到一种适合机场应用的方法。

2016年7月,深圳宝安机场首次将人脸识别系统嵌入机场安检信息系统。这表明人脸识别技术已经被机场所接受。

2016年12月,银川机场推出了覆盖面广的人脸识别系统,技术供应商是从云科技。人脸识别系统已在航站楼出入口、安检口、贵宾休息室、登机口、出入口廊桥等实际业务中得到应用。从安全、运行、管理和服务的角度来看,它是智能的。

10年间,人脸识别在国内20家机场中的实际应用

机场综合情报示意图(1)

2017年,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的机场数量大幅增加,呈现井喷态势。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大部分仍然用于安检,这表明机场在应用这一新技术时非常谨慎,在应用其他场景时采取观望和尝试的态度。

三个关键点:第一次尝试、登机和综合情报。雷锋。com发现,在国内机场应用人脸识别的过程中,三个标志性事件成为推动历史的关键点。

1.2009年北京首都机场的首次尝试是国内机场了解人脸识别技术的第一步。然而,由于当时的人脸识别技术水平,磁卡必须用于交叉验证,以确保身份的唯一性。就识别速度和准确率而言,当时的人脸识别技术与深度学习干预后的人脸识别技术并不在同一水平上。

10年间,人脸识别在国内20家机场中的实际应用

2.2014年,南京禄口机场首次尝试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登机。虽然也受到当时技术和商业水平的限制,无法实现自助通关,但为下一步的应用提供了参考思路和经验。

机场综合情报示意图(二)

3.2016年12月,银川机场将人脸识别系统不仅用于安检和自助登机,还用于动态控制、人群引导、智能导航显示、贵宾欢迎、轨迹检索、清洁提醒等诸多方面。

人脸识别系统解决了什么问题?机场安全

通过该系统的建设,机场的防范能力将进一步提高,机场动态控制系统将实现“黑名单”主动预警和主动防御。

人员和证件综合检测系统可以遏制犯罪分子企图利用证件和伪造证件混进机场管制区的非法活动。

登机口乘客的人脸识别弥补了传统机场安检系统中“换登机牌”的漏洞,也避免了乘客误上飞机的现象。

机场服务体验

银川机场新t3航站楼正式运营后,银川机场已能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货物和邮件吞吐量10万吨。面对不断增长的旅客吞吐量,机场服务面临挑战。以人脸识别技术为起点,以平台数据分析为核心,各种机场服务功能应用(如贵宾识别、绿色通道等。)来减少机场工作人员的重复性服务工作。

10年间,人脸识别在国内20家机场中的实际应用

机场运营

智能保洁提醒通过人流统计准确计算出洗手间的人数,通过数据分析预测保洁时间,然后通知员工提高生产效率。

机场内部管理

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加强机场内部管理。员工的面部信息将在与证件的预留照片进行对比后发布,以防止工作证的出现。

为大数据应用奠定基础

通过人脸检测,该系统可以将机场旅客的各种信息有机地联系起来,以旅客的人脸为核心,形成相对完善的个人数据信息。该系统收集、存储和整理获得的信息(如姓名、年龄、籍贯、消费习惯等)。)。为机场后期大数据分析应用和智能机场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建设。

10年间,人脸识别在国内20家机场中的实际应用

众所周知,对于交通流量相对较大的地方,如机场、火车站、地铁、汽车站等。需要人脸识别和智能分析技术,包括人脸信息采集、人脸识别预处理、人脸位置跟踪等。通过与犯罪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一人群中是否有被警方通缉的罪犯,并为公共场所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

10年间,人脸识别在国内20家机场中的实际应用

雷锋原创文章。严禁擅自转载。详情请参考转载说明。

标题:10年间,人脸识别在国内20家机场中的实际应用

地址:http://www.6st8.com/zbxw/5546.html

免责声明:联合早报中文网从世界各个维度报道世界经济新闻,时政新闻,突发新闻等,本篇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18@163.com,联合早报中文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