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游市场“短命”状态或成行业顽疾
本篇文章1423字,读完约4分钟
作为手机游戏产品的标杆,六个月前在应用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殷”,如今已经跌到了谷底,几乎无人问津。中国手机游戏产品的“短命”已经成为目前游戏行业最严重的问题。
随着中国手机4g网络的迅速崛起,大屏幕智能手机已经完全取代了过去的关键手机。根据《中国移动通信网发展现状及安全报告(2017)》,2016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主动接入码达到12.47亿,比2015年增长59.9%;中国目前有23.3亿部智能手机,比2015年增长了106%。
随着智能手机的性能越来越强大,手机游戏正在不断抢占市场。根据第一手旅游网2017年5月发布的手机游戏数据报告,角色扮演手机游戏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50%;桌牌游戏和战略管理游戏并列第二,达到12%;之后,第三名是飞行射击和动作格斗游戏,达到9%;休闲益智游戏以5%排名第四;体育和赛车游戏排在最后,只有1%的市场份额。
就手机游戏产品类型而言,firsthand.com公布的2016年十大手机游戏由五种游戏组成,其中角色扮演游戏占4/10,战略管理占3/10,还有一种是飞行、休闲益智和动作格斗游戏。经过一年的发展,在2017年十大手机游戏排行榜中,一度火爆的休闲益智游戏《酷跑天天》因单一地图逐渐淡出玩家视线。飞行、战略管理和动作格斗游戏各有一个席位,但角色扮演游戏(7个席位)的优势是不可阻挡的。未来手机游戏的发展趋势已经成为以角色扮演为主体,各种混合游戏类型共同发展的模式。
作为手机游戏的最佳玩家,《王者的荣耀》在过去的一年里一直名列榜首,其市场份额一直在不断攀升,增速惊人。随着像《荣耀之王》这样的成功手机游戏ip,大部分游戏新手选择遵循葫芦画模式,但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新游戏模仿很多,盲目模仿,没有将创意和创意融入游戏,使得游戏失去了自身的价值;其次,没有腾讯强大的平台支持,小型手机游戏制造商需要繁琐的注册和登录程序,这降低了用户的积极性,并逐渐拉大了与腾讯、网易等大公司开发的手机游戏在互动性方面的差距。
在开发商精细化经营和产品创新的发展战略下,端游移植、影视旅游联动、神话故事等研发理念成为最热门的关键词。电脑游戏《鬼故事》与电视剧《爱情O2O》的双向互动,使得游戏与电视剧的融合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2016年游戏营销的最佳案例。这种由电脑游戏改编成电视剧的形式,促进了电脑游戏的普及,在手机游戏领域也有成功的案例。例如,一款基于卡片的手机游戏“葫芦娃”,依靠同名卡通“葫芦娃”,成功唤起玩家童年的记忆。此外,经过两个月的公开测试,益智板游戏的游戏设置使其在手机游戏的上升名单中名列前茅,并赢得了一致好评。尽管如此,手机游戏《葫芦宝贝》仍然无法逃脱“短命”的噩梦。与公测初期的流行程度相比,游戏的实时活跃用户呈下降趋势。
事实上,中国的手机游戏产业在内容和形式上与pc游戏基本相同,但大多数手机游戏以“短命”告终。主要原因是商家抱着“赚快钱”的想法,忽视了产品的长寿和长期经济效益。与动视暴雪、美商、育碧等欧美大型游戏公司持久的游戏文化以及代代相传的游戏更新节奏相比,中国手机游戏产业的质量还没有得到培育,无法与欧美大型游戏公司相比。中国的手机游戏产业通常维持一款手机游戏产品1-2年的寿命,然后被新产品所取代,这使得中国的手机游戏文化没有很好的发展。“短命”仍然是中国手机游戏发展的症结所在。我们期待商家将发展理念融入欧美,开发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和经久不衰的优秀产品。
标题:中国手游市场“短命”状态或成行业顽疾
地址:http://www.6st8.com/zbxw/5181.html
免责声明:联合早报中文网从世界各个维度报道世界经济新闻,时政新闻,突发新闻等,本篇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18@163.com,联合早报中文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